Your Cart

后科比時代,Nike Kobe ad 鞋評!科比退役後最好的實戰球鞋?

kobe AD意思

「AD」,代表了”元年”之意。科比本人親自說過,如果是現役球員用 Kobe 11、12、13表示都可以,但是自己已經退出球場,就應該用新命名來代表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所以新一代的Kobe球鞋並未延續 Kobe 12 的名號,而是改名為 Nike Kobe AD。鞋款的命名,是 Kobe AD->Kobe AD NXT->Kobe AD循環,雖然總是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在說哪雙Kobe AD,可還總是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有著NXT名稱的鞋款,都是有用上創新科技的鞋款,而MVP字母哥,就是Kobe AD的愛用者;另一方面也讓人更加好奇,以後衛鞋款為出發點設計的鞋子 ,卻得到以統治禁區的字母哥青睞(當然字母哥的身手也相當全能)。

那麼Kobe AD到底值不值得入手呢?一起來看看它的測評!!

Kobe AD 鞋評

鞋面

Kobe ad 鞋評 鞋款拆解

這雙鞋的鞋面是一體式的,鞋面沒有過多的分區域設計,前掌的位置應該是麂皮的材質,7個鞋帶扣都是動態的鞋帶設計,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鞋面,看到這些動態鞋帶扣延伸到鞋子里。

鞋面上比較吸睛的應該是這個Nike Swoosh了。用到了刺繡的方式,綉在了鞋身上,而且用這種多色的線,就看上去還是挺抓人眼球的。

包裹

標準的 Engineered Mesh 工程網面搭配 Fly Wire 動態飛線系統,加厚的三分之二內靴。

  • 優點:鞋面的伸縮性得到改善,緊實的包裹感與腳麵完美貼合,柔軟的後跟填充物與曼巴蛇圖騰的防滑設計牢牢穩定住腳踩。
  • 缺點:鞋面稍微偏硬,鞋型偏窄。

後掌

再說後掌,這次後掌搭配的方式在Kobe系列中應該是第一次出現。Zoom單元沒有選擇大氣室的,而是用了小面積的馬蹄形,直接切槽放在了上面。這樣的改變,能讓後掌更為直接的感受到Zoom,並且Zoom之下更厚的Lunar材料也能夠很好的吸收落地時的衝擊。飽滿的海綿填充,環繞包裹著腳踝的位置。在各種突破當中,腳踝處的包裹也並未出現明顯的因鞋面變形而導致向外打開的的現象。Nike Kobe AD 紫色穿上之後,足部和球鞋的一體性是非常好的,所以說到包裹性,我個人覺得這雙鞋子沒毛病。

鞋幫

球鞋整體採用了一個中幫的造型,這一點和科比球鞋的整體風格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鞋的風格確實不太像是大家常規印象中的科比球鞋。整體看上去會讓我有一種很厚重的感覺。但是這雙鞋44碼的Nike Kobe AD 白色 ,單只重量僅有350G,確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穩定性

Kobe ad 鞋評 鞋頭

Kobe AD Big Stage這次在設計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改變,就是在後跟填充中使用了更為明顯的 “上厚下薄” 的設計。
中底採用一層TPU橡膠材料包裹,後跟設置一塊特殊處理的TPU環繞片,Fly Wire 動態飛線系統與精緻的防側翻設計。

  • 優點:寬大的前掌搭配中底TPU與防側翻,使整雙鞋穩定性能加強,Fly Wire 動態飛線系統增強了鞋面的支撐性能,後跟被TPU圍繞片牢牢鎖定住。
  • 缺點:後掌面基較小,穩定性稍顯不足。

緩震性能

完全將掌掌Lunarlon縫製在中底之中,還增加了厚度與密度。馬蹄形Zoom也改放置在中底上方的卡槽之中。還有一個額外的小細節,從側面的半透明中底 看好像Zoom氣墊是在下放,其實那隻是Nike在外形上的一個設計,並不是真正的Zoom氣墊。

  • 優點:突破中前掌不會帶來洩力感,後掌能夠良好的吸收落地時的衝擊,可以得到增強。
  • 缺點:需要減少的磨合才能將Zoom氣墊踩開。

後跟

後跟部分,在腳踝這裡有一個很明顯的海綿填充,然後後跟的港寶以及外置皮革的雙重鎖定,還是蠻不錯的。

中底配置 耐磨

這雙鞋最值得多說一下的部分就是它的中底,這雙鞋的中底配置是全掌的lunar+後掌超大塊的Zoom AIr,以及,中足的碳板。說心裡話,這雙鞋可能是科比退役之後推出的所有科比球鞋裡(不算復刻款啊),就只是說退役之後出的新球鞋裡,最配得上「科比簽名鞋」的一款了。

因為單從配置上來看,後掌的Zoom Air以及這塊碳板,這放在以前的科比球鞋裡,可能都不值一提。但是看看第一款kobe ad,包括nxt、nxt FF,這雙鞋的配置都堪稱奢華了不是嗎?

外底抓地力

外底方面,也是一貫的科比球鞋的特色:紋路密而淺,內場抓地神器,外場土豪必備橡皮擦。不過這款鞋是有一些配色是生膠底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挑選一下。

科比系列從第10代開始,在鞋底紋路中大量使用小顆粒紋路的設計。因為本次測評只在塑膠地上,並未對其他類型場地進行測試,所以只能給到大家相對片面的感受。

因為在前掌使用了大量的三角形小顆粒,所以突破過程中加速和急停是非常踏實的。但是後跟使用的是不規則五邊形組成的紋路,所以後掌的抓地就相對減弱了。

  • 優點:抓地力表現一般,畢竟前掌小顆粒與史上最強抓地力。
  • 缺點:小編是在外場進行,球場上浮土會導致抓地力下降,後掌的防滑設計也稍顯不足。

總評

Kobe ad 鞋評綜合評價

  • 適合的場地:內外皆可 水泥地慎選
  • 適合的人群:體重60-90KG的朋友
  • 適合的打法:後衛、鋒線 小體重內線均可選擇,不建議純突破黨選擇
  • 適合的腳型:所有腳型均可選擇

非性能參考項打分

  • 輕質化:高
  • 耐磨:中等偏差
  • 透氣:中等偏差
  • 性價比:中等
  • 舒適度:中等

優點

第一大優點:中底配置

全掌lunar+後掌Zoom Air+碳板的配置,放在過往的科比正代球鞋裡,可能是最不起眼的那種。但是在科比退役之後,推出的所謂的科比正代球鞋裡,這樣的配置,已經可以算得上是豪華了。

後掌的Zoom Air讓這款鞋的緩震足以應付到90KG左右的朋友們了。

同時,中足的碳板設計,讓這雙鞋的抗扭也處於頂級的水準,讓這雙鞋的整體重量處於一個比較輕的狀態。

第二大優點:保護性

前掌的防側翻角度做的很大,而且屬於是比較硬質的橡膠。所以在靜態的時候,你也是很難把鞋翻到一個很大的角度。
中幫的設計,在腳踝處有兩塊厚實的海綿,相較於一般的低幫球鞋,這樣的設計顯然可以對腳踝產生更好的保護。

後跟的內置港寶,讓後跟的支撐也是相當值得信賴。所以球鞋整體的剛性是很棒的,整體的保護性屬於一個上乘的水準。

第三大優點:抓地

科比球鞋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抓地性能堪稱變態,只要你不心疼鞋底的磨損,不論是什麼樣的場地,它都會是抓地的王者。而這樣出色的抓地性能,毫無疑問也可以讓你放心的去做各種動作。

說完了優點,自然還是要看看它的缺點。

缺點

第一大缺點:鞋面

其實這雙鞋的鞋面算不上差,但是和這雙鞋自身其他的性能比起來,鞋面顯得有點不夠看了。

鞋面整體偏硬,不管是對比皮質,還是編織材質,它的貼合感都是較差的那一檔。這就造成了它的包裹性能不夠極致。雖然動態鞋帶扣的設計,讓它的包裹還算是上乘,但是礙於它的鞋面材質,整雙鞋的鞋面包裹算不上出色。

與此同時,鞋舌處於一個很薄的狀態,這樣一來,在拉緊鞋帶之後,腳背會有一定的壓迫感。

所以,如果你拉緊鞋帶之後,包裹會很爽,但是腳背的地方會被勒的很難受,但是如果為了舒適性把鞋帶適當地鬆開一些,整體的包裹就會有所下降。

所以,這雙鞋的鞋面算不上差,但是會很尷尬。

鞋面支撐方面,鞋面相對比較薄,整體就是一整塊的類麂皮材質,也沒有其他多餘的設計和用料,所以強度相對偏低。在做急停折返跑測試的時候,球鞋的鞋面並不會出現明顯的形變,但是因為鞋面的厚度以及材質,所以還是會有一些強度不夠。

第二大缺點:反饋性略差

這雙鞋用到的是全掌的lunar,雖然這會讓全掌的腳感都很軟。但是這樣的中底配置,會讓你在突破的時候有卸力的感覺。

它的前掌反饋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它的反饋性比不上氣墊,場地感又不如那些比較硬的中底材質。不上不下,反饋不足,場地感也不足,就很難受。所以對於爆發力強勁的朋友,以及小快靈風格的靈敏性球員來說,這雙鞋的中底體驗,可能不太適合你。

球鞋打分

鞋面支撐:9分抗扭轉:9分
防側翻:8.5分整體保護性:9分
整體支撐性:9分包裹:8.5分
穩定性:8.5分緩震性能:9分
耐磨:9分外底抓地力:8.5分
總評分:88分

即使我吐槽了它的鞋面以及它的中底腳感,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它還是科比退役之後所推出的正代球鞋裡,最能打的一雙。

而原因也很簡單,中底配置夠良心,整體沒有明顯硬傷。雖然Kobe AD Nxt 360的設計夠大膽,雖然 Kobe AD Nex FF 的設計夠跟得上潮流,但是單純地說起實戰表現,這雙鞋 Nike Kobe AD 最新推薦還是最能打的。

同時,或許是因為現在市場上的貨量比較少了,也或許是因為它的性能出色導致喜歡它的人多了,這雙鞋目前的市場價格黃金碼在千元以上的狀態。科比的球迷要是問我:科比退役之後推出的那款鞋最適合實戰,我會推薦這款。

相關閱讀

Kobe 11 怎麼樣 哪裡買?耐吉 Kobe 11 鞋評 2020最新!

無敵的滋味!雙重系統Nike Kobe 7鞋評,科比球鞋緬懷款推薦!

科比生涯最終戰靴,Nike Kobe 11開箱評測!

Nike Kobe Venomenon 5 鞋評,科比毒液5代鞋款測評!

-EN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全台满额免運

全場滿2000免運

3-5天極速到貨

3-5天極速到貨:宅配、超取

正品品質

專櫃正品

七天鑒賞期

七天無條件退換貨

© 2024, built with love by kobe-shoes.com.tw

線上LINE客服